客戶至上
中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
13592450115
郵箱:hnhthuanbao@163.com
QQ:873515445
聯系地址: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航海中路154號東方大廈2610室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最新動態
當下,環保產業展現出久違的暖意。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從長遠來看,污染防治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環保力度不會放松。
在日前發布的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中,一大亮點就是將“環境質量根本好轉”列入目標之中。
今年上半年,在復工復產加持下業績恢復達預期。興業證券指出,1~8月,環保指數跑贏大盤,環衛、固廢板塊持續領漲。
不少地方已經將環保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大量支持政策和措施。
E20研究員測算,在目前已知曉的15省市2020年度投資的6.35萬億元新基建大蛋糕中,有4025億元的環境項目將于今年完成投資。
另有數據顯示,在多個省市2020年度投資的新基建中,環境項目是重中之重。
且2020年提前下發的專項債明顯向生態環保類傾斜,預計全年額度較2019年全年的531億將大幅提升,提升地方政府付費能力。
財政資金托底新基建力度變大的同時,環保受支持力度也跟著總盤子一起變大。
在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宏觀背景下,一系列政策利好將加速釋放,助推環保產業加快育新機、開新局。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受益于環境治理市場需求快速釋放,環保產業總體保持較快發展態勢。加之環保督察日趨嚴格,“十四五”時期將釋放廣闊的市場空間。
水土固大監管格局已然形成,環保產業從政策播種時代進入到政策深耕時代。
多項細分領域的環境治理攻堅戰均要在今年交成績單。
按計劃,2020年要全面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碧水保衛戰和凈土保衛戰也要深入推進,要確保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
業內認為,隨著下一步“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的制訂,我國環境保護產業將走出陣痛期,迎來新格局。
亦有業界分析指出,環保行業將再回“春天”。
據生態環境部、中環協聯合發布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0)》預測,2020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規模大約在1.6萬—2萬億元之間。
工業污染防治,水泥、化工、鋼鐵等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環保歷史欠賬最多,未來將成為環保產業新發力點。
從確定的今年工作重點來看,水務市場進一步向長江、黃河等系統治理工程傾斜;“無廢城市”推行加速固廢企業的全產業鏈布局。
相關政策密集落地,也意味著垃圾焚燒、水環境治理、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領域將提速補短板。
僅就污水和水環境治理而言,相關行業依然會有持續發展的明顯機會,對污水資源化也會形成需求。
再如,在環境監測領域,各地政府和企業均面臨環境治理成效考核壓力,環境監測需求增加。
不同的是,“企業的甲方開始變化了,未來可能是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江經濟帶11省市給出的聯合訂單。”
不同于其他行業,環保行業技術創新投入成本相對較大。
近年來,環保行業技術創新投入繼續加大,行業發展從靠政策驅動轉變為靠技術和質量驅動。
但“點和點之間需要系統,需要集成和新模式,需要新串聯、新制度,還需要新技術、新產業來進行配套?!?/span>
這也決定了大整合與大洗牌的過程中,環保產業正在走向技術深耕期,也將會回歸服務業的本質。
相比三年前,此前行業寒冬有一定倒逼作用,起碼讓環保企業變的更加理性了。
目前全國范圍內從事環保的企事業單位大約有3萬—5萬家,但絕大部分還屬于中小微企業。
經過此輪行業洗牌后,行業更朝頭部集中,準備充分的優質公司將享受需求釋放帶來的紅利。
對于中小微環保企業來說,不斷加強技術、產品和服務能力的創新是關鍵。
COPYRIGHT BY 中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您提供清潔生產審核,綠色創建,環保管家,監測監控,綠色改造,等環保咨詢業務 ALL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