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至上
中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
13592450115
郵箱:hnhthuanbao@163.com
QQ:873515445
聯系地址: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航海中路154號東方大廈2610室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最新動態
廣東一直將環評作為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26日,《關于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在省生態環境廳網站上進行公示,其中提出,賦予廣州、深圳市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省級環評管理權限,積極支持廣州、深圳市做好環評領域“放管服”相關改革試點示范工作。
鼓勵環評領域大膽改革
目前環評審批實行分類管理制度,影響大的編制環評報告書,有輕度影響的編制環評報告表,影響輕微的填環評登記表即可。按照省政府發布的《廣東省建設項目環評分級審批辦法》,省生態環境廳近年4次調整省市審批權限,目前,仍需省級審批制的環評報告書、表,數量上僅占全省環評審批數量的千分之一,絕大部分企業能夠就近、及時辦理環評手續。
去年全省需要編環評報告書的項目僅949個,占項目審批量2.86%;而報告表3.22萬個,占97.14%。此外,廣東在全國率先全面落實環評備案制,目前,占總數80%以上的建設項目僅需登記備案,實現了即時辦理。如廣州2019年上半年環評備案的建設項目達25000多個,涉及投資5200多億。
本次《意見》將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其總體思路是: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強化宏觀指導、簡化微觀管理為導向,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著力構建“三線一單”、區域規劃環評、建設項目環評、排污許可相互銜接的全鏈條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體系,推動形成“深圳先行、灣區突破、全省推進”的環評改革新局面。
《意見》鼓勵大膽改革:深圳先行,在環評領域實施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制度和經驗;灣區突破,廣州等市借鑒港澳、對標京滬,大膽探索實施各項改革;全省推進,落實“一核一帶一區”戰略,因地制宜推動改革措施落實。
對高污染行業嚴格環評管理
《意見》提出,擬賦予廣州、深圳市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省級環評管理權限。積極支持廣州、深圳市做好環評領域“放管服”相關改革試點示范工作。支持深圳市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在遵循環評制度基本原則前提下,立足改革創新實踐需要,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實施創造型、引領型的環評改革舉措。支持大灣區內地各市優化環評分級分類管理,大幅減少環評審批數量,提升環評管理質量和效能,并探索環評與排污許可深度融合,協同推進重大項目環評。
《意見》中“放”“管”“服”三者并重,在“管”方面,《意見》要求,對高污染、高風險、生態環境影響大的行業,通過制定重點行業名錄,嚴格環評管理。可能存在重大不利生態環境影響的生態類和石化、采掘冶金、危險廢物處置及專業園區外的電鍍、印染、鞣革等行業原則上應列入重點行業名錄。推動電鍍、印染、鞣革等行業集聚發展、集中治污,相關行業發展(整治)規劃環評經省生態環境廳審查后,建設項目環評由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審批。
打造項目審批“高速公路”
在“放”方面,《意見》提出,對名錄以外的建設項目,簡化環評管理。例如,簡化建設項目環評編制內容。在開發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專業園區等區域內,符合區域規劃環評要求及生態環境準入條件的建設項目,其環評與區域規劃環評實施聯動,可簡化以下編制內容。在環評編制階段,免予開展網絡平臺信息公開、免予張貼征求意見公告,環評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公開和征求意見的期限縮減為 5 個工作日,而目前環評審批前公示需要10~15個工作日。
《意見》同時要求提高環評審批服務水平。優化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服 務,堅持服務與把關并重,在嚴格環境準入要求的基礎上,持續加強對交通基礎設施、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等重點項目的環評服務,建立健全環評審批專項協調服務機制,提前介入、并聯審批,對部分環境影響小、污染防治工藝技術成熟的項目,免予開展技術評估工作,大幅壓縮審批時限,打造項目審批“高速公路”。
此外,還要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健全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技術評估、建設單位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以及環評技術單位從業等各環節的監管機制,完善監管內容,明確監管責任,做好監管保障,創新監管方式,嚴格懲戒問責,形成社會共治。
環評愛好者網附:
關于征求《關于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為深入實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部署,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源頭預防作用,我廳起草了《關于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F按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歡迎通過郵件、來信等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征求意見時間:2019年11月27日-2019年12月10日
通信地址: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收),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213號,郵政編碼:510630
電子郵箱: yumianzi@gdee.gd.gov.cn
附件 1 :關于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 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附件 2:編制說明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
2019年11月27日
附件 1
關于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實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部署,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以下簡稱“環評”)源頭預防作用,助力我省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強化宏觀指導、簡化微觀管理為導向,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著力構建“三線一單”、區域規劃環評、建設項目環評、排污許可相互銜接的全鏈條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體系,推動形成“深圳先行、灣區突破、全省推進”的環評改革新局面。
(二)基本原則。
——鼓勵大膽改革。深圳先行,在環評領域實施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制度和經驗;灣區突破,廣州等市借鑒港澳、對標京滬,大膽探索實施各項改革;全省推進,落實“一核一帶一區”戰略,因地制宜推動改革措施落實。
——注重系統推進。強化“三線一單”空間管控,優化區域規劃環評宏觀指導,簡化建設項目環評管理,有效銜接排污許可與事中事后監管,著力構建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體系。
——強化分類管理。以生態環境質量為底線,對生態環境影響大、風險高的行業及建設項目實施重點管理,該嚴則嚴;對生態環境影響小、風險可控的實施簡化管理,能簡就簡。
二、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大膽改革
(三)賦予廣州、深圳市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省級環評管理權限。積極支持廣州、深圳市做好環評領域“放管服”相關改革試點示范工作。支持深圳市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在遵循環評制度基本原則前提下,立足改革創新實踐需要,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實施創造型、引領型的環評改革舉措。支持大灣區內地各市優化環評分級分類管理,大幅減少環評審批數量,提升環評管理質量和效能,并探索環評與排污許可深度融合,協同推進重大項目環評。
三、深化改革措施
(四)強化區域規劃環評實效。
強化“三線一單”和區域規劃環評宏觀管控效能,作為開發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區域發展規劃編制、重大產業布局和建設項目環評簡化的依據。通過區域規劃環評,提出區域應重點保護的生態空間、污染物排放總量管控限值和生態環境準入條件。區域規劃在實施范圍、適用期限、規模、結構和布局等方面進行重大調整或者修訂的,應重新或者補充進行規劃環評。建立區域環境狀況評估制度,定期組織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結合建設項目環評要求開展區域環境質量監測。相關評價、評估成果公開、共享,建設項目可相應簡化環評管理要求及環評內容。已開展區域規劃環評的區域,無需另行開展生態環境領域的區域評估。
(五)改革建設項目環評分類。
對高污染、高風險、生態環境影響大的行業,通過制定重點行業名錄,嚴格環評管理??赡艽嬖谥卮蟛焕鷳B環境影響的生態類和石化、采掘冶金、危險廢物處置及專業園區外的電鍍、印染、鞣革等行業原則上應列入重點行業名錄。
推動電鍍、印染、鞣革等行業集聚發展、集中治污,相關行業發展(整治)規劃環評經省生態環境廳審查后,建設項目環評由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審批。對名錄以外的建設項目,簡化環評管理。
(六)簡化建設項目環評管理。
1.試行建設項目環評豁免制。對重點行業名錄以外,符合以下情形的建設項目,可通過制定環評豁免名錄,不納入環評管理范圍。
(1)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險品的倉儲、物流配送等基本不產生生態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
(2)不涉及環境敏感區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民生水利設施、碧道建設有關項目等生態環境影響很小的建設項目;
(3)不涉及新增用地且不增加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的改造項目;
(4)未列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或環境風險較大的新興產業建設項目除外)。
2.試行建設項目環評告知承諾制。對重點行業名錄以外,位于已開展區域規劃環評的專業園區內的項目,或符合以下情形且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試行告知承諾制,具體可參照《廣東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告知承諾制管理暫行辦法》執行。
(1)開發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區域內,符合區域規劃環評要求及生態環境準入條件的建設項目;
(2)城鎮污水處理廠等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完善的區域內的房屋建筑、城市基礎設施工程、社會事業與服務業等類建設項目;
(3)不涉及新增用地且不增加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的擴建項目;
(4)省有關改革政策要求實行告知承諾制的建設項目;
(5)污染防治技術成熟、生態環境影響可通過事中事后監管執法予以糾正的其他建設項目。
3.簡化建設項目環評編制內容。在開發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專業園區等區域內,符合區域規劃環評要求及生態環境準入條件的建設項目,其環評與區域規劃環評實施聯動,可簡化以下編制內容。
(1)區域規劃環評中已有的編制依據、環境功能區劃、環境敏感點、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等內容或資料,或區域定期環境質量跟蹤監測資料、年度環境管理狀況評估報告中已有的,無需另行編寫或調查。
(2)建設項目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符合國家、省有關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要求的,無需開展經濟技術可行性論證。
(3)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可減少報告書章節或簡化為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
(4)在環評編制階段,免予開展網絡平臺信息公開、免予張貼征求意見公告,環評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公開和征求意見的期限縮減為 5 個工作日。在環評審批階段,生態環境部門全程公開環評有關信息。
4.簡化海岸工程建設項目環評管理。對于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涉海部分,除單獨立項情形外,無需另行編制海洋環評文件。
(七)推動環評與排污許可制度融合。
加強固定污染源類建設項目環評和排污許可證內容銜接,逐步統一管理要求。試點環評和排污許可證申請統一受理、同步審查,實現“一個項目,一次辦理”。實施環評豁免制、告知承諾制和登記表備案制的建設項目,按有關規定及時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其中新建項目原則上實行登記管理。開發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區域內,符合區域規劃環評要求及生態環境準入條件的建設項目,除納入重點行業名錄內的,原則上不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
(八)優化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服務。
1.提高環評審批服務水平。優化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服務,堅持服務與把關并重,在嚴格環境準入要求的基礎上,持續加強對交通基礎設施、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等重點項目的環評服務,建立健全環評審批專項協調服務機制,提前介入、并聯審批,對部分環境影響小、污染防治工藝技術成熟的項目,免予開展技術評估工作,大幅壓縮審批時限,打造項目審批“高速公路”。
2.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上下貫通的環評管理系統,推動實現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登記表備案、排污許可、自主竣工環保驗收、事中事后監管等信息共享。運用環評管理大數據分析行業技術水平、污染特征、污染防治水平等,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四、保障措施
(九)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市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環評制度改革,按照職責分工,統籌推進各項改革工作,定期對改革實施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做好環評改革事項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建立健全改革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省生態環境廳要及時總結、固化改革成果,推廣可復制經驗,不斷深化改革。
(十)完善配套政策。
省生態環境廳要按照本指導意見的總體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出臺區域環境影響評估操作規程、嚴格環評管理的重點行業名錄、豁免環評的建設項目名錄、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程序等相應配套政策。各地市可結合實際,制定細化的改革實施方案和相關名錄,并報省生態環境廳備案。
(十一)加強環評編制的監督管理。
以保障質量、提高效率為導向,建立健全環評編制綜合監管體系。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對環評編制的抽查與復核,對存在問題的有關單位與人員依法懲處,加強信息公開和信用監管,落實建設單位主體責任。
(十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建立健全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技術評估、建設單位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以及環評技術單位從業等各環節的監管機制,完善監管內容,明確監管責任,做好監管保障,創新監管方式,嚴格懲戒問責,形成社會共治。正確處理履行監管職責與服務發展的關系,注重檢查與指導、懲處與教育、監管與服務相結合,確保監管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
中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企業提供 環評、清潔生產、應急預案、竣工環境驗收、安全評價、綠色發展,綠色工廠,在線監測,vocs在線監測,微型空氣站,餐廚垃圾處理,環保設備,環保工程等環保技術咨詢資質的綜合服務。
聯系人:蔣總
聯系電話:13592450115
您的需求就是我們的服務,您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服務
更多環保咨詢與政策,請持續關注中部科技:http://m.kscp777.com
中部環境工程 http://m.kscp777.com.cn
海特環保 http://www.68190000.cn
COPYRIGHT BY 中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您提供清潔生產審核,綠色創建,環保管家,監測監控,綠色改造,等環保咨詢業務 ALLRIGHT RESERVED